欢迎访问 十渡旅游网www.shidu.cn北京房山十渡风景区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风景区,为您提供全面的十渡旅游攻略十渡农家院十渡一日游十渡二日游

苗宗启:在十渡地质公园建立和谐社区的若干构想

编辑整理:十渡旅游网旅游热线:010-61346396更新时间:2011/5/19热度:

十渡是房山地区重要的市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3月19日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几年来在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建设目标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各项规定,认真的对园区风景和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大力保护,并在保护第一的原则下,开发了一些旅游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实现有序的和谐的社区开创了有利的基础。

但是,根据地质公园的建设目标,十渡还应继续加大公园的管理力度,在构建和谐社区方面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使十渡真正成为即将申报的北京世界地质公园内永远与人类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社区、大亮点。本文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意见。

1.十渡地质公园应建立哪些和谐社区目标

近年来,中央特别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建立和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发展等一系列和谐发展问题。十渡作为首都西部生态屏障带和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在落实社会和谐建设目标上,显得更为重要和更富有与时俱进的任务。我们认为十渡地质公园应重点建立如下5个和谐社区目标:

(1)资源有效保护和有效利用相结合的和谐发展目标。

(2)十渡“三农”建设和旅游之间的和谐发展目标。

(3)十渡与周边风景区之间的和谐发展目标。

(4)园区社会、文化、经济之间全面推进的和谐发展目标。

(5)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目标。

2.关于旅游资谏有效保护和利用的和谐发展

十渡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在自然风景资源中,地质遗迹资源又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里的资源基本上以拒马河为东西向主轴向南北两翼进行空间延伸和展示。主轴为拒马河构造一岩溶景观,在地貌上呈现弯曲自如的大峡谷形态,东西长达几十千米,谷底宽100~300m。峡谷两侧崖壁高100~200m。它是拒马河依照西北和东北两组节理,伴随地壳的快速抬升被地面流水切割所形成。峡谷组成岩层为中上元古界的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质灰岩,内多隧石条带和在海洋沉积环境下夹杂的杂岩块体,岩层产状很平缓,倾角一般都不超过10度。这种产状水平的碳酸盐岩,在构造剥蚀、冲蚀、崩塌和岩溶作用下,形成了壮丽的雄崖和大量的石峰、冲沟、一线天及置于崖顶的象形石。这些地质地貌遗迹,体现了地壳在中更新世以来多次间歇性隆起,河水间歇性下切的地质发育过程。经研究大概有4个上升阶段,故形成了4个地质夷平面:即山顶老夷平面、半腰U形台地面、拒马河二级阶地面和拒马河河漫滩地貌面。河谷崖壁也表现出明显的塔状造型,留心观察还可以看出几级栈道。

在拒马河崖壁上方,还可以看到地壳上升过程中遗留的古河道的穿洞,它们多半受地表水坡蚀和侧蚀而中断,长度多在几十米和上百米。

从拒马河构造一岩溶大峡谷发育历史看,该峡谷属大尺度地质地貌,而拒马河则属于先成河。它在太行山隆起之前,已经存在于地表,后经地壳快速上升切蚀、冲蚀而形成这种具代表性的构造一岩溶地貌形态。

除了这种大尺度的一级地质地貌外,在拒马河两侧,还有几条与主轴峡谷垂直相交的次一级支谷。如拒马河南侧的五条峡谷:南方大峡谷、孤山寨仙峰谷万景仙沟莲缘峡谷。拒马河北侧也有三渡、六渡、十渡等几条峡谷。这些峡谷以拒马河为侵蚀基准面,对两侧山地进行切蚀、冲蚀、溶蚀和崩塌。但它们与拒马河主峡谷相比,深度变小、宽度变窄,有许多沟谷呈峰谷造型,幽邃少光,植被丰富,有的河床切至基岩,出现阶梯状层面,如孤山寨的千古河床,十分平整,每层都是岩层平面。上有泉水流淌,形成“石上清水流”意境。在岩面上有大量叠层石同心圆状藻类化石,它表明本区10亿年前元古界蓟县系海洋沉积时,有大量藻类分布,后被掩埋在岩层中形成了古老化石。另外,在这些古老的河床岩面上还有很多由健石块体构成的包裹体,这些缝石因特别坚硬,突出呈鼓面状,被人们称为“石中石”。实际上它是海相沉积中被裹在岩层中的大小不一的隧石块体。经实测,最大的隧石包裹体直径可达40~50cm,颜色棕白,这是十渡地质公园中特有的遗迹型景观,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

在拒马河支沟两侧陡崖上,经常看到一些张性裂隙,受流水冲蚀、溶蚀、崩塌等作用形成长度不一的线形断缝,被人们形容为“一线天”。其中最大的“一线天”位于孤山寨内,长5m,高35~45 m,宽仅1~1. 5m,最窄60~70cm,仅容一人通过,被列为十渡地质公园的地质奇观。

在十渡海拔较高的山顶,受地表水溯源侵蚀、溶蚀,经崩塌形成许多峰丛地貌。著名的有笔架山、五指峰、石荀峰、千尺窗等。这些大面积的峰丛远看如桂林峰林,一峰接一峰,但峰基连在一起,故名为峰丛。它也是十渡地质公园的大尺度岩溶地貌。在我国北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除了上述岩溶大峡谷、大峰丛外,十渡还有一系列的大溶洞群。现在已开放的仙栖洞和龙仙宫以及未开发的王老铺洞、大地穴、三清洞等,不仅洞穴规模大、造型美,而且在科学研究上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仙栖洞分为3层,有早洞又有水洞。其内发育的化学堆积景观千朵莲花悬挂在一个很大的洞壁上,构成极其壮丽自然景观。此外该洞在未打开的地下水洞内,已发现众多珍奇的石花、石枝、石毛,其造型可与世界一些著名溶洞发现的同类景物相媲美。龙仙宫是新开发的高海拔溶洞,洞体直径长达百米,高so多米,是北京最大的洞穴大厅。三清洞是一个拥有古老文化的溶洞,口上原有古道教建筑。洞体呈水平状沿裂隙延伸,长达1000多米,后被堵塞,现仅能进人600多米。此洞是在地下河溶蚀、冲蚀作用下形成的,洞壁、洞顶经充满了水的溶蚀下,形成琳琅满目的奇穴景观,景象就像太湖石,瘦、透、漏、皱,是一种在奥陶系泥质灰岩中岩层差别溶蚀的新类型,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是一个难得的洞穴奇观。

十渡中小尺度地质遗迹景观主要有八景:即北京地区最大的孤山寨一线天、仙峰谷飞来石、莲缘峡谷盛层石、孤山寨内“石中石”、十渡龙山“佛”字、九渡天然石佛、七渡“太阳升”背斜构造、仙峰谷“水往高处流”。上述大峡谷、大峰丛、大溶洞以及各种微型景观是十渡地质公园最珍贵的地质遗迹。也是未来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景观组成部分。面对这样的地质地貌景观,应该采取什么理念去保护和开发它们呢?我们认为最好的理念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在保护方面,以建立世界地质公园形式为最好;在开发利用方面,以科学的有序的管理经营为基本方针。这样通过有效的保护和有效的开发使上述珍贵资源能够在建立和谐社会目标中发挥其社会、经济、环境同步发展的持续效应。有的地质资源可在科学保护中开发和利用;有的资源可暂时封闭保护起来,留给后代人去开发,以尊重后一代人开发资源的权力。这就是联合国多年来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过去我们在处理保护与开发关系上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地质景观地学专业性很强,人们对其发展旅游业的意义不认识,大山、大石头天天都在我们眼皮底下出现,谁也不会对其破坏。其实不然,许多自然景观因采石而被破坏得面目皆非,许多山体植被被放牧活动破坏得光秃秃的;许多河道被挖泥沙而杂乱无章;许多洞穴因无序开发而被破坏,钟乳石被敲掉偷走。可见,地质遗迹景观也必须立法保护,合理的开发。如果不进行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十渡的自然景观就有可能葬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我们就会成为后代人的千古罪人。

3.关于十渡“三农”问厄以及它与周边风.区之间的和谐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十渡和谐社会,很重要的问题是处理好本镇内的“三农”问题和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关系。

3. 1解决“三农”问题是十渡镇和谐社区建设的核心

十渡镇目前共有几十个行政村,它们基本上分布在拒马河大峡谷两岸以及与拒马河相交汇的沟谷中。由于它们的区位条件不同,有的靠近风景区的村落发展较快,开发了一些旅游项目,如宾馆、酒店、养殖场、游乐场、家庭旅馆、农家乐等,也有不少农民在旅游园区获得了就业机会。这些村落已富裕起来或正在走向小康。但也有相当的深山区农村,那里的农民主要靠世世代代的农耕、放牧、采药、种植果树维持生存,经济发展落后,居民尚处于贫困状态。与镇中心区十渡、九渡一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九渡、十渡一带已引进了不少外来资金和投资商,在拒马河两岸建立了众多旅游宾馆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完全改变了原来的贫困面貌,体现了旅游业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典型带动作用。目前十渡镇核心区已成为以旅游为主功能的现代小城镇。但是也要看到十渡在发展旅游业,解决“三农”问题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社会问题。众所周知,十渡是以山水风光为特色的旅游地,无论风景名胜区还是国家地质公园,都是以大峡谷、大峰丛、大洞穴和众多地质遗迹为核心吸引力。十渡镇要使自己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在上述两个方面都需要进行统筹兼顾,一方面要建设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不受破坏,维持其持续吸引力;一方面要解决好公园内的“三农”问题,使农民有饭吃,有事做,能够脱贫奔小康;使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合理促进农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发展农业旅游项目;使农村建设得更美丽,成为居住环境更适宜的社会主义新社区。可见农民、农业、农村三者的妥善解决,不仅是发展旅游业的一项主要任务,而且也是旅游产品拓展的重要阵地。旅游和三农的和谐发展将是十渡镇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抓不懈的要务。

那么旅游和“三农”如何才能和谐发展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1支持和教育农民积极参与旅游产业的建设,做好旅游服务。首先,要指导农民,根据风景区和公园的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建设与大环境相协调的旅游服务设施。兴建的家庭旅馆,要根据旅游者的需求,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是要卫生,二是要安全,三是要方便,四是要美观,五是服务层次高,千万不要急功近利。不顾旅游地的协调发展,在选址、规模、色彩、用料、造型等方面兴建一些与十渡自然风格不协调的建筑与设施。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对游客进行“高端服务”、“文明服务”。在语言、举止、行为等方面都要符合“高端”、“文明”服务的要求,使硬件服务和软件服务双双成为十渡旅游区的两道亮丽的风景线。

3. 1. 2对距十渡中心较偏僻的农村居民,要支持他们科学合理的开发自己的风景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寻找帮助山区开发旅游的“能人”和“智人”,做好规划,借机生财;同时要教育他们树立旅游观念,保护好自己家乡的景观资源,力求采取合理的生产方式,以减少放牧、砍木、采石等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把自己作为环境的一员,认真的善待它、珍视它、维护它。

3. 1. 3帮助和支持一些有特产的农村,建立旅游农业、观光农业项目,培育和营销农业旅游品牌。旅游农业是旅游业和农业两大产业的结合点,旅游业向农业延伸,可拓展丰富自己的产品; 农业向旅游业靠拢,可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两者的有机结合,对双方都有利。十渡在发展观光农业上,要做深度开发,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观光农业新项目,以建立自己的“农游”新品牌,这是旅游支持农业的基本渠道。如培育特色养殖业、特色种植业和适合十渡的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项目等。

3. 1. 4帮助和支持公园区的农村进行合理的村落规划,建设和旅游区相和谐的新农村、新社区。十渡农村建设对发展旅游、增加经济收人、提高文明建村水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农村环境整治好了,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十渡镇的旅游形象,才能吸引更多的游人,到农家来住、体验农家生活方式、品尝农家风味。现在农村环境建设问题不少,如街道、村边、房屋前后的卫生面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是十渡镇今后治理环境的一个重点。另外还应利用乡村的民俗、风俗发展有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项目,把民俗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变无旅游村为旅游村、风情村、民俗村。

3. 1. 5建立“三农”旅游展示中心。可以在十渡镇选择1一2个基础比较好的农村进行“三农”旅游示范村规划,重点开发“三农”旅游产品展示中心。把该村自然景观资源、经济资源、农业资源、农家服务资源、农民典型人物资源、农村整治环境资源加以整合,组建“三农”旅游展示中心,如展示场所的选择和建设项目、农村博物展示馆所的设计和建设、农村社火表演项目等。

3. 2加强与张坊、霞云岭及河北省沫水野三坡风景区的和谐建设

十渡镇位于拒马河大峡谷的张坊镇、三坡镇同属一条旅游风景线。霞云岭乡又是十渡镇的北邻风景区。十渡风景区和地质公园的发展离不开上述周边乡镇的协同发展与建设。十渡旅游虽然有自己的优势产品,但是在产品系列中又有自己的不足和劣势。十渡有较雄险的拒马大峡谷、大峰丛,但是缺少像张坊三渡那样的特色型大溶洞;缺乏野三坡那样的大嶂谷百里峡、花岗岩型龙门峡和国家森林公园白草畔及古摩崖石刻、智人化石等景观资源。因此把十渡与上述周边景区进行线形开发整合,有利于发展各自的资源优势,提高和谐开发的互补效果。游人的需求是以景观欣赏和线路便捷性为基础的,并不关心该旅游点属于哪个乡镇或县域。我们通过节点连线的开发,不仅使景点互相组合起来,增加游客的吸引力、便捷性,提高景观的差异性、互补性,而且也是联合营销、协调管理、联手经营的共同愿望,是产生“共底”“多底”效益的主要手段和拓展战略。所以十渡今后要主动与张坊、野三坡配合协同开发,以提高和谐发展的综合能力。

4.关于十渡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国家发展地质公园的目标主要有4项内容:一是保护好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不被破坏;二是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三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四是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上述四项目标,除第三项是属于发展经济,增加收人,富民富国的经济目标外,其他三项都属社会内容。保护地质遗迹资源本身就是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使子孙后代都有享受资源开发权利的大事业。地质遗迹是地球发展过程中给我们留下的财富,破坏一处就会少一处。这种资源不会再生,必须认真保护。第二和第四项都是为了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是对全民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宝贵财富,因此它属于社会效益的一部分。我们过去往往很重视提高经济效益,而对社会效益有所忽视,有时虽也把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连在一起讲,但实际这是一句“虚”话,真正的目标是在经济效益。许多开发商在论证一个开发项目时,多采用急功近利的思路,把发展经济作为项目开发的根本出发点,社会效益只是一个“点缀”物。地质公园的社会效益,除了保护、科研、科普等内容外,还应强调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农村扶贫脱贫问题,对于这个方面我们也应在规划中加以强调。

总之,在建设地质公园时要全面兼顾社会、经济发展效益。它们都是考核公园发展的标准。不论规划、建设、营销、管理都要重视二者的和谐发展。

5.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问题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兼顾五个统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权衡标准。人类社会在自身发展中已经历3个发展时代,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是属于依赖自然的时代;英国工业革命后至20世纪后叶为掠夺自然的时代;从20世纪后叶开始进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3个时代人类对自然有不同的态度。今天人类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工业时代掠夺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一种反思和改过。工业时代大肆掠夺自然资源换取片面经济利润的行径,使人们产生一种生态觉醒:认为今天必须进行一次生态革命,把工业时代破坏的生态环境重新恢复过来,通过生态理念和手段,建设我们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如果破坏了它就等于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基础,不仅危害了自己的健康,现代人类的安全,同时也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毁灭性的世界。所以保护环境,复原生态是全人类共同的要求,共同的责任。目前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其灵魂归结到一点,就是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以人为本”这一观念。中央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即是将人们共同追寻的人本精神落实到生态环境建设中来,把我们的家园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旅游是最重视生态建设、反对污染环境的一个产业,因为发展旅游业就必须有一个优美的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这是吸引旅游者到访旅游目的地的基本要求。作为自然景观特色的十渡风景区和地质公园,也应以生态建设为指针,把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区作为自己的目标,使十渡成为一个环境最优美的生态旅游镇。

要建设十渡生态水平的旅游新镇,就须了解和分析三类人的共同要求和特殊要求。所谓三类人即:当地镇上居民、当地镇域农民和外来观光、休闲、度假的游民。居民、农民、游民对环境的共同要求是:山青、水绿、天蓝。山青要求绿化好,植被覆盖率高,眼睛视绿率多。水绿要求水质没有污染;天蓝代表空气质量水平。除了这个共同要求外,镇上居民因长期在这里居住,他们还关注着环境的安全,环境的秩序,反对游客破坏生态的不良行为,如踩踏草坪、损害果木、恫吓动物、偷掠洞穴景物等。镇域农民则特别关注耕地踏毁、花木折损、果类被摘的现象。至于旅游者,其要求则更多,例如住的房子要体现地方特色,自然要保持原风貌,建筑要与环境相协调,旅游设施要安全,山区步游道要采取当地石料铺砌,餐饮不仅要有当地风味,且属绿色食品,商品要有当地特色等,上述几种人的各类要求,是营造环境,进行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我们要调查三类人的动态变化需求。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建设落实到每一细部、每一社区、每一旅游节点。我们还要针对人与自然不和谐现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地质公园的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十渡地质公园产品开发方面,应针对性的贯彻科学发展观,优化产品品牌,调整产品结构,深度开发与十渡自然、市场相适应的新产品,推动老产品上新内容、新项目、新包装。为此我们特提出四项建议:

(1)以观念创新推动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十渡地质地貌景观类型非常丰富,但科学内涵、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其主要问题在于观念老化,不善于以新观念优化、活化、浅化深邃的地学内容。今后应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观念,使产品开发形成“思路出规划,规划出项目,项目出资金,资金促建设,建设出效益,效益促发展,发展出思路”这一良性循环格局。

(2)旅游产品开发实施规范化和标准化。我们要认真执行国家各类标准,如旅游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的标准,生态旅游区的标准等,并依据这些标准,规范旅游产品开发,提升旅游产品开发质量和标准化管理水平。

(3)实现旅游产品开发过程的硬开发与软开发的有机结合。一是十渡旅游开发要规划建设新的旅游项目,又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对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市场卖点和市场热点,达到少花钱,多办事,见实效的目的。二是产品开发,既要重视硬件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又要加强管理和服务等软件建设,做到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4)实现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相对应。在这方面十渡应重点采取3项措施:一是以老产品开发新市场,以新产品巩固老市场;二是以形象性产品开拓市场,以操作性产品跟进市场;三是以主体产品对应主体市场,以创新性产品对应新市场,以专题性产品对应个性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