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十渡旅游网www.shidu.cn北京房山十渡风景区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风景区,为您提供全面的十渡旅游攻略十渡农家院十渡一日游十渡二日游

拒马河湿地的保护现状

编辑整理:十渡旅游网旅游热线:010-61346396更新时间:2011/6/16热度:

拒马河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有更细致的划分,例如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等,主要是针对水生动物一块,好像还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1997年保护区成立的时候,没有编制。现在设立了保护区管理所,这方面的工作会加强。

湿地旅游对湿地环境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拒马河湿地一半以上都开发用来旅游,去的人非常多,这对珍稀动物保护非常不利。现在,国家层面对湿地保护的立法工作还在进行中。国际上对湿地保护的通常做法是开展社区共管,老百姓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也有做的比较好的,例如云南大包山自然保护区对黑颈鹤的保护,这里也有开展旅游,但是比较适度。

“现在就是要保护好这盆水,特别对于北京这样的城市来说。”房山区农业局养殖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宾说。“这盆水”指的就是拒马河流经房山境内的61公里流域。接下来,马上就要在这61公里的沿途设置数个指示牌,提醒“您已经进入到北京市房山区拒马河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水生野生动物的家园之变

被划入保护区的这片流域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和水獭,还有多鳞铲颌鱼、东方薄鳅、黄线薄鳅等珍稀物种。在房山区的历史记载中,这些珍稀物种都记录在册,而据《北京鱼类志》记载,多鳞铲颌鱼在北京甚至仅产于拒马河。王宾介绍:“多鳞铲颌鱼,当地俗称"鱼谷洞",冬季游至拒马河的上游,在位于河北野三坡的鱼谷洞内越冬,每年的谷雨前后,成群结队的多鳞铲颌鱼就像泉水一般涌出洞外,这种现象一般可持续8-10天,当地居民常用篓筐在泉口捕捞。”据说上世纪80年代,每年的捕捞量均在1000公斤以上,可称野三坡的一大奇观。

“多鳞铲颌鱼,又名多鳞白甲鱼、赤鳞鱼,主要分布于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和洛河。而拒马河流域,则被认为是它生长的北界。”李继龙介绍,近年来,由于拒马河流域的水域环境变化较大,多鳞铲颌鱼的生活水质环境和繁殖条件受到严重破坏,生活空间越来越小,野生数量越来越少。200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市渔政部门联合组成拒马河资源科学考察队,在历时4个月、5次对拒马河的水生野生动物的科学考察中,只在九渡河附近发现少量鱼群;2009年,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野三坡的鱼谷洞出水口处只发现了12尾。

“为保护北京市渔业种质资源的多样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中也包括向河内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但是目前还只处于试验阶段。”王宾介绍说。拒马河里曾经有大鲵,“今年准备向河内投放200条养殖的大鲵,我们不准备直接投放,因为还不知道这种养殖的物种是否适合野生的环境,想先找到河道中一块划定的区域进行试养”。王宾举例说,美国上世纪70年代曾引进鲢鱼,结果造成密西西比河鲢鱼成灾。

拒马河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里还有很多珍稀野生动物。十渡镇政府宣传部称,目前黑鹳保护站项目正在立项之中。而李理创办的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已经在拒马河流域做了11年的工作:“我们设立了两个保护站,一个在一渡,另一个在野三坡。从2000年发现的两三只黑鹳到现在有35只。冬天,一部分强壮的就迁徙了,老弱病残会留下来。我们是就地保护,用当地的环境保护它。冬天帮助黑鹳度过觅食期,我们会砸开冰面,投撒食物。日子久了,尤其是我们穿上绿色迷彩的时候,他们不会很受惊吓。但是对野生动物不能超过一个警戒线,你要再往前走,它就飞了。”

野生黑鹳把自己的家建筑在悬崖之上,李理攀登拍摄过悬崖之上巢穴中的幼鸟。2008年,他在八渡发现了15只野生黑鹳在觅食,这也是所见数量最多的合群觅食的一次。“这次黑鹳数量增多的现象,说明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旅游的开发,拒马河附近的河流也在不断被截流,影响到水流的畅通,进而影响黑鹳的觅食。”

旅游区里的生态意识和悖论

拒马河流经北京的61公里,也是十渡风景区旅游带沿线,北京著名的旅游区,十渡国家地质公园的范围。61公里并不是全部被水面涵盖,因为上游来水少,为了开发旅游,从一渡一直往上,多个渡口都有设坝拦水,沿途可以看到漂流、垂钓、竹筏、快艇等旅游项目。另外,活水养殖也盘踞在拒马河的河道之中,例如鲟鱼养殖。拒马河流域本来没有鲟鱼,但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在十渡设立了鲟鱼水产养殖基地,当地农民也从中学习了养殖技术。当地村民隗有序在八渡有81个养殖鲟鱼的池子,但也因为上游来水少,一些池子被空了出来。

一处漂流景点的附近,芦苇荡漾。“有芦苇,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不错,它们一般生长在水质较好的地方。”而在芦苇荡的岸边,也有一些塑料垃圾。王宾不无尴尬地说,卫生属于属地管理,这个村子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就应该搞好属地卫生。“在北京市房山拒马河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包括的14个自然村中,十渡镇占11个。十渡镇是个旅游镇,60%以上的人口都直接或间接从事着和旅游相关的工作。”

村庄就在自然保护区里,人和河流一直唇齿相依。这些村庄的名字很多都和水有关。61公里的距离之间,从千河口到十渡村,沿途在拒马河上要过桥渡水十次,“十渡”因此而得名。对于旅游开发与自然保护区之间的关系,王宾是这么理解的:“没有旅游开发的时候,人们靠河吃河,现在旅游开发之后,经济上去了,人们对拒马河的保护意识反而强了,知道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拒马河里的野生鱼数量也有所恢复。在查处地笼捕鱼的时候都能看到,以前地笼拉上来,都是一些小鱼,现在拉上来,一般都有十多斤重的分量,大鱼也不少。”

但是,“利用地笼、撒网捕鱼的情况肯定还存在”, 而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已经在十渡景区核心位置建设了办公处,“编制也有几个人,以便开展监管工作”。另外,还有联合执法行动。房山区农业局渔政监督管理站站长刘威称:“最近建立了京冀渔政联合执法和共管机制,共同保护拒马河流域水生野生生物资源,开展法律宣传工作,举行各种宣传活动,共同推动拒马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拒马河是北京难得的少数没有断流的河流,而河流是流动的,“以前河北省对渔政的管理都集中在沿海,对拒马河一带的监管比较松散,现在联合执法,相对来说,就比较好管理了。拒马河可不只是这61公里”。

有一天,村民跑过来告诉李理说,有人在逮我们房山的黑鹳,快去看看。马上报案,结果,森林警察出动。到现场一看,原来是有个高校老师在做一个课题,在黑鹳脚上绑跟踪器进行监测……李理说,从这一点看,对未来还可以抱有希望。